发烧潮玩

未成年花光家里积蓄 手游充值乱象如何遏制

发表于:2025-01-10 作者:发烧潮玩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0日,­智能手机发展迅猛,手机游戏和直播平台也呈井喷式爆发。"亲,充值你就会变强噢","观众谁打赏我就唱首歌"等形形色色的诱惑。爆发的背后,因为无限制的支付方式而出现问题也随之而来。­充值打赏,未成年花光家

­  智能手机发展迅猛,手机游戏和直播平台也呈井喷式爆发。"亲,充值你就会变强噢","观众谁打赏我就唱首歌"等形形色色的诱惑。爆发的背后,因为无限制的支付方式而出现问题也随之而来。

­  充值打赏,未成年花光家里积蓄

­  游戏对未成年人有极大的杀伤力,他们甚至不惜花费金钱在游戏里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近日在浙江丽水就发生了一起悲剧,初二学生玩游戏竟把父母辛苦一年赚来的3万元打赏给了主播!43岁许文永是福建南平人,39岁的妻子刘邦英是丽水庆元人。许文永幼时贪玩遭遇不测,右手被削去三根手指,干农活多有不便,生活仅够温饱。6年前,许文永携妻带子来到丽水,找了一份三班倒的工作。为了省钱,一家人租住在地下室。11月29日,刘邦英到银行取钱办事,发现账上只剩下一毛五。急疯了的她给许文永打电话,两人请银行工作人员拉出一张消费单,足足有两米多长,上面的记录全是支付给一家公司,经过咨询,发现这是一家游戏公司的支付账号。

­  是谁把钱用掉了?许文永想到了天天捧着手机玩游戏的儿子小明。小明已经上初二了,当爸爸来质问他钱的去处时,他马上承认,是被自己拿去打赏网络游戏主播了。他之前看到妈妈取过钱,偷偷记住了储蓄卡密码。

­  钱是怎么花掉的?从2013年起,小明就在妈妈的手机上玩起了一款游戏,之后通过聊天软件联系上了游戏主播。主播不断地教他一些游戏技巧,还时不时嘲笑他"玩得太差",这让小明觉得"自己很LOW" 。主播告诉小明,只要他打赏,就可以帮他代玩,保证让他的游戏人物变得"高大上"。10月7日,记下了储蓄卡密码的小明第一次打赏游戏男主播57元。主播为小明代玩,游戏里的人物果然越跑越快,小明打赏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仅仅两个小时就打赏了800多元。之后的日子里,又有四名网络游戏主播帮他代玩。

­  最疯狂的一天是10月22日,小明在2个小时内打赏21次,花费2997元,直到11月27日,储蓄卡刷到只剩一毛五,他才无奈停手。

­  王女士和丈夫缪先生是浏阳澄潭江人,在浏阳市劳动中路开了一家面馆。夫妻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涛涛(化名)今年13岁,小儿子翔翔8岁半。放暑假了,兄弟俩平时在店铺里给父母亲帮点忙。8月11日傍晚,王女士到浏阳市农商银行ATM 机上取款,查询余额时吓了一跳。"应该有13077元,怎么只剩下7元钱?"她当即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第二天,她来到银行打印详单,长达一页纸的详单显示,从8月6日中午12时33分至8月11日下午1时23分,她账上的13077元发生了55笔交易,钱被分55笔扣了,最终只剩下了7元。

­  回家后,王女士询问两个儿子,翔翔告诉妈妈,当时是他用钱购买了"宝石"装备。得知妈妈卡里的钱被自己玩游戏花光了,翔翔很自责。

­  "零门槛"支付,任性充值

­  记者下载了几款手机游戏和直播APP,点击里面的充值发现,几乎所有的游戏和直播APP 都没有显著的标识来警示未成年人,而且也没有验证措施。只要知道支付密码,就可以进行充值。这对于心智都还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所以陷入游戏并充值玩游戏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  记者体验的游戏只需QQ号就能登录,并无任何"门槛"。购买"皮肤"也相当简单,只要按照提示,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就行。如果孩子知道家长银行卡的支付密码,直接就可以操作。

­  对此,有游戏公司表示,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娱乐方式,其运营和服务都是基于用户注册的账号进行的,其相关消费和充值,都需要通过银行的身份验证并输入正确的消费密码。"作为游戏运营商,我们无法核实游戏账号的现实使用者和银行账户所有者的一致性,无法做到技术上的前置准确判定。只能提醒大家,在银行卡和手机的密码设置上注意保密。"

­  直播平台也是一样,观众需要通过在现实中购买直播平台的虚拟礼物来打赏主播,和手机游戏一样,只需知道支付密码就可以付款购买。

­  暂无规定限制,监管应多方配合

­  爱玩、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天性,可"熊孩子"花费重金充值手游屡上新闻热点。面对形形色色的网游、手游,很多孩子很容易受诱惑,而轻松、简单的支付方式,也让孩子们更容易"跳坑"。

­  有业内专家表示,现在的支付大部分都是快捷支付,就快捷支付来说,方便是最重要的,因此,"很难从这一方面进行限制。"另外,游戏为了盈利,都是不会限制消费额度的。除了财产安全问题,一些游戏充满血腥、暴力,甚至带有色情成分,并不适合未成年人玩。

­  各种各样的手游,有意无意地拒不设置必要的年龄筛选模块,并总是无所不用的诱导消费,让越来越多的"熊孩子"重蹈覆辙。

­  当下环境,孩子手游充值问题,防患于未然,才是遏制孩子乱充值的最明智之举。首先,家长应提高防范意识。随着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手游的低门槛化。家长对子女过早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远未能施加足够的积极干预,甚至不少工薪阶层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学习累,给孩子玩玩"手机游戏"有何不可?殊不知,此时的"手游"已非彼时的"手游"了。

­  其次,堵不如疏。对陷入手游的孩子,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如果家长对疏导不了解了,则可以试试外界疏导,也许更能消解孩子的逆反,给孩子以指导。

­  说到底,如何遏制孩子玩手游重金充值是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相关部门,游戏开发与运营商,学校,家长,多方面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