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玩的是什么?潮玩的定义是什么?潮玩到底是玩具还是艺术品
潮玩,玩的是什么?
潮玩的定义是什么,市场上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
最广义的说法是潮玩是上个世纪末从香港地区流行过来的叫法。起因是1998年,设计师Michael Lau结合街头文化和运动,在香港潮流杂志发表了原创漫画《Gardener》。
1999年将漫画人物制作成6英寸的搪胶玩具售出,即引起巨大反响的Gardener系列人偶。(ps:搪胶是一种制作工艺,用这种手法做出的材料有点软,有很好的弹性,更详细的解释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从此彻底划分潮玩和儿童玩具,Michael Lau也成为了潮流玩具教父。
现在大众都把潮玩(潮流玩具的简称)等同于艺术玩具(Art Toy)或设计师玩具(Designer Toy),即由艺术家或设计师制作的玩具和收藏品。
如今流行的可动人偶、搪胶玩具、树脂玩具、盲盒公仔等都属于潮玩的范畴。
而越来越多不同材料的制成、艺术家的自行涂装加工、加上流行文化(嘻哈、涂鸦、日本卡通文化等等)包装,逐渐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精致的“成人”玩具。
它们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东西,并改变了可收藏玩具的定义。通常市场范围从艺术品收藏家变成了个人爱好者,并且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加入了玩具制作的潮流中。
艺术家们在玩具的美学上集中精力,延伸自己的艺术,“可玩”不再是玩具的重点,潮流玩具最终变得更像艺术品,玩具和艺术品的界限不再清晰。
比如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这样的艺术博览会现在也会有潮玩艺术家前来参加,比如日本艺术家Haroshi的玩具作品—滑板甲板上制成的大型雕塑,就引起了很大的共鸣。
时至今日,潮玩到底是玩具还是艺术品,人们仍在争议这个问题。
虽然没有人能够给出肯定的回答,但在每个潮玩玩家以及艺术家心里,其实早就自有定义。
文章参考资料:Emily Gosling,《Designer Toys’ Are Big Business—But Are They Art?》,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