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潮玩

“高晓松郑爽相恋”的谣言背后是什么

发表于:2025-01-10 作者:发烧潮玩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0日,同样都是以"娱评人"的身份开展工作,那些勤勤恳恳办公众号、深思熟虑写文章的作者们,一定搞不懂微博营销号们风生水起的逻辑在哪里。微博博主@王小呆以茶余饭后闲唠嗑的语气发了一条,"太久没爆料了,随便说一个

  同样都是以"娱评人"的身份开展工作,那些勤勤恳恳办公众号、深思熟虑写文章的作者们,一定搞不懂微博营销号们风生水起的逻辑在哪里。微博博主@王小呆以茶余饭后闲唠嗑的语气发了一条,"太久没爆料了,随便说一个吧,郑爽现在和高晓松在一起,"短短数十字,迅速获得4万多留言,粉丝也暴涨至233万,这个业绩,作者们靠写公号、拼文采,恐怕要辛辛苦苦写上大半年。当然,@王小呆也收到了来自当事人发放律师函的通知。

  @王小呆手上有没有料,人们不得而知,不过,随后发布同样内容的几个账号,最有可能的只是跟风蹭热点。但人们不会记住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后来者们唯一得到的只是律师函。

  尽管高晓松和郑爽方面迅速以及正当的反应,使得本次造谣传谣事件被摁熄了火苗未能燎原,但直到今天,仍有一些未能第一时间跟上趟的公(营)众(销)号们,不甘示弱地继续消费这个话题,而他们最常见的打开方式,就是"梳理"一番郑爽的招黑历史,言下之意简直就是在说:不怪别人造你谣,怪你自带招黑体质。

  从开始的造谣,到后来的消费,都是一场营销学的实践。虽然一开始,人们也对"高晓松和郑爽相恋"这种画风表示不接受,但细思恐极,很快就有评论脑洞大开,一方面,有人从高晓松和夕又米的恋爱故事"分析"出,高晓松本来就嗜好"萝莉养成计划",喜欢郑爽这一款很有可能,另一方面,又有人根据郑爽曾和胡彦斌传绯闻,得出郑爽口味重的结论。

  这些结论其实很容易反驳,比如郑爽曾经对美男子张翰的深情那是有目共睹的;但只要把这些莫须有的"分析"安插到谣言当中,就一定会有人大呼"有道理!"

  除了像上面这种从人设角度制造烟雾弹以外,谣言在时机方面的把握也颇有看头。比如"高晓松郑爽相恋"这种故事,乍一看空穴来风,但其实也搭上了时事的车,前不久刚刚传出高晓松前妻夕又米新恋情的消息,围观群众心里自然就对高晓松这边的情况拭目以待。比如再前一阵子的L姓小鲜肉吸毒谣言,舆论都快要把枪齐刷刷指向李易峰的膝盖,基本上还是因为李易峰刚刚撞上朝阳区的桥墩。

  除了明显的造谣,还有一些言论看似无厘头,实际上也深谙"把握时机"的营销精髓。比如这几天深陷"道歉门"的孙耀琦,将"赵丽颖和陈晓曾经相恋"的言论于陈晓陈妍希大婚前两天抛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位非著名女演员还是结结实实地又"红"了一发。

  这种影影绰绰的言论居然总是具有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精准地权衡了涉事各方的心态。比如,郑爽的粉丝们率先坐不住了,表示"高晓松怎么可能配得上wuli郑爽",但这种反驳正中挑事者下怀,不但没有辟谣,反而招来高晓松粉丝以及路人的呛声,表示"高晓松的江湖地位比你们爱豆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同样的戏码,出现在同款的"李易峰林允儿相恋"风波里,再往下,就是一如既往昏天黑地地互撕。

  在毫无逻辑、不忍卒目的争吵中,一则谣言就又成功了,制造谣言的营销号们数着留言转发和暴涨的粉丝偷笑不已。

  不禁想起中国股市里相似的圈套。总有一些横空出世的"股神"向世人表明自己神算子的天机,他们在微博或者一些群里网络粉丝,选一支股票,告诉一半的粉丝此股会涨,同时告诉另一半此股必跌。第二天,倘若此股涨了,那即使被告知会跌的那部分人会忿而脱团,但被告知会涨的那部分人,一定会奔走相告,恍若遇见了在世孔明,由此拉来的新的吃瓜群众,并最终开启收费预测模式。靠着这样的算计,这些营销达人在股海当中浮浮沉沉,赚得钵满盆满。

  同样,营销号的兑现方式最终还是接广告,目前为止,他们似乎连洗白的必要都没有,只要粉丝数量达到百万级,自然会有商家找上门来,从三无面膜到保健药品一应俱收,反正营销号也不用像明星代言那样,还得有个起码的形象考虑。而且实际上,那些被一次次low到爆炸的谣言打脸后仍不离不弃不取关的粉丝,最有可能具有无脑购买力,被骗上营销号和商家们携手打造的这条小船。

  在以往,造谣传谣的成本是非常低的。也有被造谣者表示会以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但众所周知这个过程复杂而漫长,取证难、维权难,很少有明星能耗得起,在这个过程中折损的形象也无法计算。而造谣者把微博一删,就又是一条好汉,轰轰烈烈地投入到下一场谣言当中去。至于围观群众,他们的记忆力总是不好的。

  每一个营销号的造谣,都是对人们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脑洞的一次精准投放。只希望高晓松和郑爽这次能给力,用事实堵住这些脑洞,用法律后果给造谣者的成本加码。让他们造不起谣。


0